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周年之际,筑梦起航实践团深入余村,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度对话,见证了“两山”理念如何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生态转型:从“靠山吃山”到“生态致富”
余村的蜕变始于2005年。关停矿山、修复生态的壮士断腕之举,为村庄的发展按下了“重启键”。走进余村文化礼堂,泛黄的矿山照片与窗外苍翠的群山形成鲜明对比,无声诉说着余村的巨变。如今,整洁的村道、清澈的溪流、茂密的竹林,以及细致入微的垃圾分类,无不彰显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花岗岩上镌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已成为余村人最自豪的精神图腾。
产业升级:新业态激活乡村活力
余村的振兴之路离不开多元产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农业与现代文旅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业态。“与余农场”团十九大代表俞佳慧通过茶教融合项目吸引青年返乡,破解季节性难题;春林山庄老板潘春林以民宿经济为支点,联合村委打造乡村联盟,推动共同富裕;“科技农人”朱冰倩借助“农业+住宿+加工”的三产融合模式,让家庭农场焕发新生。此外,数字游民公社的兴起,为余村带来了“一根网线连接全球”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他们以创意和技术赋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青年返乡:政策护航点燃创业热情
余村的魅力不仅在于生态,更在于为青年搭建广阔舞台。安吉县通过“三来”政策(来了就有房、有钱、有伴)和免息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措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团县委组织的企业社团和零成本社交平台,进一步增强了青年的归属感。创业夫妻的民宿咖啡小馆、网红露营基地、文创咖啡馆等项目的成功,印证了“环境吸引+政策扶持+产业孵化”模式的可行性。青年们的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正成为余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未来展望:生态为底 续写振兴诗行
余村的实践深刻诠释了“两山”理念的时代价值。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和政策创新,余村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余村将继续深化“1+1+4”区域联动模式,以数字化和科技赋能乡村,辐射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绿水青山”如何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余村的蝶变,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更向世界证明: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未来,青春执笔方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作者:沈俊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