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棉田深处的“绿色对话”:让绿色植保驶向田间地头

7月10日下午16时,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三师五十三团“绿色植保”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师生,准时抵达第三师四十九团十一连的棉田,开展病虫害调查与技术服务工作。此刻,天边已隐隐卷起黄沙,预示着沙尘天气的逼近,但这并未阻挡学子们深入田间的脚步。

图 1为实践团队在棉田调查之后的合照。   苏杰(带队老师)供图

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工作,俯身于连绵的棉株间,仔细拨开叶片,认真识别、记录着棉田的昆虫。尽管风力渐强,细小的沙尘开始弥漫在空气中,模糊了视线,但队员们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

了对多个样点的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棉田主要害虫为蚜虫和叶螨,但值得欣喜的是,作为重要天敌的七星瓢虫种群数量稳定,对害虫形成了有效的自然控制。棉花整体长势健壮,叶片受害轻微,害虫发生程度显著低于往年同期,这充分印证了当地推广的绿色防控措施正取得积极成效,棉田生态平衡趋于良性。

图 2 为实践团队在进行棉田调查  蔡志平供图

图 3 为团队的一名成员在认真调查棉田害虫  何沛贤供图

顶着渐起的风沙,实践团队将“绿色植保”课堂直接设在了田埂上。队员们结合实地调查的鲜活案例,向围拢过来的棉农们详细讲解了蚜虫、叶螨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其危害,并重点强调了对于防治要大力推广物理诱捕和生物防控替代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重要性。

随后提建议道:可先在连队选取几块示范田,将物理诱捕设备与生物防控相互结合,记录病虫害发生数据和棉花生长指标,用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让更多棉农看到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优势。同时,他们还提到,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反而增加防治成本,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能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让土地保持持久生产力。伴随着风声呼啸,棉农们听得格外专注,不时就具体操作细节进行询问,老师和学生们耐心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此次深入四十九团十一连,恰遇风沙天气,成为实践团队践行“把绿色植保播撒在大地上”誓言的生动注脚。团队队长在总结时坚定表示:“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服务棉农、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的使命不会停歇。我们将持续聚焦棉花安全生产中的植保难题,致力于将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新知识、新技术送到更多团场连队的田间地头。”在渐强的风沙中,石河子大学学子们的身影,如同戈壁中坚韧的胡杨,深深扎根于边疆沃土,以专业知识与奉献精神,在广袤的棉海书写着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风沙终将过去,而科技护航棉田、建设美丽家园的绿色希望,正随着他们的脚步,在兵团大地上蓬勃生长。

供稿人:严俊程,石岩

图片来源:蔡志平(带队老师),苏杰(带队老师),何沛贤

上一篇:体育文化节燃动乡村校园,青春力量浇灌成长之花
下一篇:石大学子探访千年屯垦 “绿色植保”团队在图木舒克感悟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