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河南城建学院“材”聚红心,“化”启新程三下乡实践团参观独树镇烈士陵园

六月的风裹挟着夏的温热,却吹不散独树镇烈士陵园里那份穿越时空的庄严与肃穆。6月30日,在建党节即将到来之际,“材”聚红心,“化”启新程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这里,用一场沉浸式的红色实践,追溯革命记忆,传承不朽精神。

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下,气氛格外凝重。实践团成员们身着统一的实践服,队列整齐如松柏。当承载着敬意的花篮被缓缓敬献至碑前,缎带在微风中轻轻拂动,仿佛在诉说着对先烈的无尽缅怀。整理缎带的那一刻,指尖的触感仿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成员们的目光紧紧凝视着碑上的文字,每一个笔画都似有千钧之力,镌刻着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随后,全体成员举起右拳,面向纪念碑庄严宣誓。“我志愿……”铿锵有力的誓言划破寂静,回荡在陵园上空,那声音里有青春的坚定,更有对革命信仰的传承——这不仅是一句句承诺,更是青年一代与先烈的隔空对话,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郑重表态。

移步史料展示厅,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字迹斑驳的战地日记,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独树镇战役的惨烈与悲壮。讲解员的声音低沉而深情,当说到“雪地肉搏”时,她的语速不由得放缓:“那是1934年的冬天,气温骤降至零下,红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衫,在没膝的积雪中与装备精良的敌人展开近身搏斗。刺刀碰撞的脆响、战士们的呐喊与风雪的呼啸交织在一起,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展厅内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不少同学的眼眶悄悄湿润,眼前仿佛浮现出那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一个个单薄却挺拔的身影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的画面。而当“绝境突围”的故事被娓娓道来——红军在断粮断水、三面受敌的绝境中,靠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和“为了信仰绝不后退”的信念,硬是在悬崖峭壁间开辟出一条生路时,有同学忍不住红了眼眶,悄悄用手背拭去泪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细节,此刻都化作了直抵心灵的冲击,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突围”。

走出展厅,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成员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以前在课本里读到革命故事,总觉得有些遥远,可今天站在这里,听着那些具体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才真正明白‘牺牲’两个字有多沉重。”一位同学轻声感慨,语气里满是触动。另一位同学则攥紧了拳头:“先烈们在那么难的情况下都能坚守信仰,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更该把这份精神接过来,用到学习和生活里。”

这场红色实践,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活动。它让革命精神从书本上的文字、课堂上的讲述,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与力量。当成员们离开陵园时,脚步比来时更加坚定——他们知道,这个建党节,自己收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那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的使命担当。未来的日子里,这份在独树镇烈士陵园汲取的力量,终将化作他们在科研实验室里的专注、在田间地头的实干、在人生道路上的坚守,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的青年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一篇:福建农林大学“薪火传耕”实践团:寻访院士足迹,传承耕读文化
下一篇:北京师范大学E·joy暑期实践队赴平陆县第二小学开展全球胜任力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