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教育的广袤田野上,有这样一位教育者,他以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教育的传奇,以创新的智慧与无私的奉献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他就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李新建。
匠心传承,打造教育特色典范
“每片碎玉都蕴藏赣鄱文脉,每粒种子都值得精心浇灌。” 这句李新建常挂在嘴边的话,不仅是他教育理念的生动写照,更是他传承文化、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2016 年,为了将 “赣剧” 这项珍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李新建倾注心血,他传承传统创新实施了特色校本课程《碎玉赣音》。他巧妙地将 “文化艺术” 与 “科学创作” 融合,把赣剧拆解为 “说、画、唱” 三大模块。在他的带领下,怀玉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走出乡村,登上三清地质公园扩园、书香玉山・全民阅读活动及中式台球世锦赛等国际舞台,尽情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古老的赣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使乡村孩子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度共鸣。
李新建的教育创新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2019 年,他在萍乡市所作的《传承传统,创新教育》专题讲座,被省教研室誉为 “新时代乡村教育改革的样板经验”;2021 年,学校凭借《碎玉赣音》校本课程,获评教育部第三批 “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并荣获省阳光课程一等奖;2024 年,他受邀参加全省乡村学校课程建设专题研修活动,以《非遗文化进校园 碎玉赣音醉心间》为题进行典型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些荣誉,是对他深耕教学改革的最高褒奖。
创新引领,点燃科技教育火种
“要让科学思维像怀玉山的清泉一样浸润童心。” 李新建深知科技教育对乡村孩子的重要性,他特别重视学校科学课程的开设,将科技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2018 年,他开创性地构建了 “6+N” 拓展课程体系,以折纸、剪纸、谷物贴画、树叶贴画、纸类手工、变废为宝创意手工等为载体,为学生打开了科技探索的大门。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组建了电子百拼图、电脑绘画、赛车模型组装等科学实践创新小组,积极投入到小制作、小发明的探索中。
多年来,李新建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培养出 10 余名学生在省级科技创新赛事中获奖,近五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市级以上科技类奖项 20 多项。其中,他指导学生参加口算速算比赛获省一等奖,吴智伟同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速算练习》创意编程作品更是成为全市乡村小学首个入围省级终评的科技创新项目。2024 年,他主持的《科技梦想润心田 创造美好迎未来》项目,带领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模型,该项目成果在玉山县教体局《筑梦》期刊专题报道。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李新建对科技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无私奉献,培育教坛新生力量
作为省级课题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负责人,李新建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更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构建起 “老带新” 的教师成长机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王颍老师制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斩获省级一等奖;李子琦老师在江西省第十三届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研讨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一等奖;柳小燕老师在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2023 年,他助力王岳丽老师的《赵州桥》课件获市二等奖。此外,他开创的 “三阶递进式” 教研模式,培养出 8 名县级教学能手,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赤诚初心,书写育人壮丽篇章
35 年的教学生涯,李新建始终坚守 “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的初心。他参与建构的 “云端科技课堂”—— 专递课堂,在《江西教育》专题报道,其撰写的《关于构建小学语文网络授课模式的思考》等 3 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他制作的课件《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荣获第二十四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一等奖,《宇宙生命之谜》获上饶市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二等奖。
李新建个人也先后获评教育部 “‘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教育先进个人”、上饶市 “师德标兵”、县 “优秀共产党员” 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曾带领 200 多名学生参加中宣部录制《为了可爱的中国》连续剧,获得广泛好评;所带学校连续五年获县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等级奖。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科技创新的火种。” 这是李新建写在笔记本扉页的座右铭,也是他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从青丝到白发,他用半生光阴在教育教学路上砥砺前行,谱写着乡村科技教育的壮美诗篇。他就像那托举明日科学之星的泥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让科技的星火照亮了万千山里娃的追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