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跃升的广东“密码”
近日,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广州市花都区新和小学的抽测现场,学生正在接受身高体重项目的测试。本报记者 刘兵 摄 近日,广东正在对全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工人日报》记者在近期的专项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不断跃升,其背后是通过全员体育扎牢基础,充分调动和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同时在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上做足文章的结果。 全员体育扎牢基础 大家都很棒,不要
编辑:工人日报日期:2023-04-20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须多措并举
【光明时评】 近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在丰富分龄内容的同时,对时间和功能进行科学限定,把使用难度降到最低门槛,让该模式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主流媒体形式。刷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娱乐手段
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3-04-20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合理引导“发呆”利于孩子成长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闫俊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孩子因为经常发呆而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这些孩子的发呆通常发生在上课、写作业、考试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有的孩子发呆还会伴有情绪变化,比如持续的情绪低落、暴躁易怒、学习效率下降等。此外,经常发呆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过度多动等问题。 闫俊娟解释说,发呆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特定目标或任务的情况下,陷入一种放松
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3-04-19与孩子交流太难?试试这两个沟通技巧
要以积极和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任何情境下都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是关注缺点。要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而不是关注他们没做到什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会感到跟孩子沟通真的好难。家长一遍遍苦口婆心地说教育,孩子却总是不听话;明明自己是为孩子好,可孩子却非要唱反调。很多家长不免困惑,为什么与孩子沟通总会起冲突?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懂父母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治医师王慧告诉
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3-04-19大中小学生齐聚高校,领略物理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4月16日,北京理工大学理樱书香 畅阅美好公众科学日在北理工良乡南校区樱园举行。持续一整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和物理爱好者近2000人。 活动现场。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本次活动得到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市石景山科技馆、山西省方山县教育科技局以及校内外多家单位的支持。
编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日期:2023-04-19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合理引导“发呆”利于孩子成长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闫俊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孩子因为经常发呆而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这些孩子的发呆通常发生在上课、写作业、考试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有的孩子发呆还会伴有情绪变化,比如持续的情绪低落、暴躁易怒、学习效率下降等。此外,经常发呆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过度多动等问题。 闫俊娟解释说,发呆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特定目标或任务的情况下,陷入一种放松
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3-04-18从理想到现实,大学生创业如何行稳致远
即将捧着挑战杯金奖进孵化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梁瑛平语气中满是兴奋:虽然公司具体落户在哪里,我们还在考虑,但团队总算是要有个家了。 在极暗的环境下,如何让摄像设备拍照如同白昼?梁瑛平的团队一直致力的,就是打造一只让夜间安防更有效的夜视鹰瞳。从一支学生兴趣团队到一个创业集体,从创意、设想到算法迭代、科研攻关、市场调研、参加挑战杯,再到谋划项目落地,梁瑛平坦言,自己一直在学习、在成长。 在
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3-04-18与孩子交流太难?试试这两个沟通技巧
要以积极和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任何情境下都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是关注缺点。要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而不是关注他们没做到什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会感到跟孩子沟通真的好难。家长一遍遍苦口婆心地说教育,孩子却总是不听话;明明自己是为孩子好,可孩子却非要唱反调。很多家长不免困惑,为什么与孩子沟通总会起冲突?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懂父母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治医师王慧告诉
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3-04-18鼓励生育不妨尝试增强托幼服务
【光明时评】 据媒体报道,日前,沈阳市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相关方案,明确提出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紧随其后,哈尔滨市卫健委也就育儿补贴发放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及以上家庭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发放至该子女满3周岁止。 为提振生育意愿,近来各地持续加码鼓励生育政策。此前,已
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3-04-17“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科协、秭归县科协联合组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大篷车来到秭归县实验小学。学生们通过观看机器人表演,体验光压风车风力发电人体导电等科普设备,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图为秭归县实验小学学生在观看机器人表演。 王辉富摄(新华社发)
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4-17萌娃绘春光
日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迎晖幼儿园举行百米画卷绘春天活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心中的春天通过五彩画笔展现出来,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3-04-17大连: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原标题:心理呵护 守望成长) 近日,大连市西岗区工人村小学的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室陪学生一起摆放沙盘。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各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训练、沙盘游戏、课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认知水平。新华社记者 陈为 摄
编辑:工人日报日期:2023-04-17贵州:“体育中考”相继进行
近日,贵州省2023年中考体育考试在全省各地相继进行。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立定跳远、排球、篮球、1分钟跳绳、足球等项目。新华社发(杨晓海摄)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04-14青少年近视高发,如何踩住“刹车”建立科学用眼习惯
2023年春季学期刚开学不久,成都市民张女士趁着一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儿子到一家眼科医院检查视力。结果让张女士难过了好半天:才上二年级的儿子近视了,一只眼睛50度,两只眼睛都出现了散光。 上一次检查是在2022年的5月。当时医生就发出了预警,孩子的远视储备值已经不多了。医生提醒她,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并且半年检查一次视力。不过,原计划的检查一再推迟,直到今年3月。 这
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3-04-14“慕课西行”10年累计服务大学生总选课人次1.15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10周年大会在广州召开。 10年来,各成员单位在联盟运行课程5176门,累计大学生总选课人次1.15亿,其中西部地区学生超过3000万人次。 大会由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以数字变革,更AI教学为主题,来自300多所高校的8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指出,东
编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日期:2023-04-14广东省:产教科有效融合 探索职教协同育人新生态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林怡如)2023年2月,广东省产教融合大会暨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2022年会员大会在广州举行。政、校、行、企各方代表共400余人参会。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姜建中在致辞中表示,将深刻领会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增强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决心。 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主持会议。他表示,产教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然成为社会经济发
编辑:中国教育报日期:2023-04-13大学校园限入 黄牛党“乘虚而入”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全国各地大部分高校的校园也陆续对外打开校门。不过,目前各高校普遍只向校友和在校师生员工的亲友开放,普通公众凭身份证预约进出大学还是奢望。 多所高校 普通公众没有预约资格 据了解,大部分高校对校外人士的开放是从校友开始。今年1月中旬,清华、北大、人大等多所在京高校宣布校友凭借电子校友卡可以入校。其中只有北大在向校友开放之前已先行为在校生开放预约亲友入校的权限。2月6
编辑:北京青年报日期:2023-04-13“数字校园”再出圈 快来沉浸式“云打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数字校园又出圈了。 鲜活的数字形象奔跑在屏幕上,跑过草坪,路过教学楼,最终在图书馆前的湖边长椅上坐了下来;屏幕内外的人同时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欣赏着云端上的虚拟校园这是前不久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4所国内高校推出的数字校园,人们不用进校门便可沉浸式体验名校环境。 2022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曾搭建一场兼具科技感与趣味感的沉浸式毕业体验,引发关注。此次该校的数字校园依旧
编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日期:2023-04-13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如何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是全社会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上海松江区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浙江桐庐县对全县幼儿园大班至高三儿童青少年开展视力筛查活动,并建立儿童青少年眼视觉健康档案;安徽合肥市出台规定,新建学校需建设一间近视防控教室,以助力学生防控近视不少地区不断推出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了有益借鉴。 孩
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4-12先付费后上课的收费模式,困扰着不少考生——专业技术类培训退费难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 先付费后上课,一直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的潜规则。培训机构的预付费消费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也一直是消费者的难点问题。因为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监管过程也存在一定难度。 交钱后才发现,课是几年前录好的,考试有实操了,课程还是只有理论知识,想退费对方又一直拖近日,在北京某培训机构报考健康管理师的李女士向记者表达了她的不满。 职业资格考试有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两种,近年来均已成为劳动者提升就业
编辑:工人日报日期:2023-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