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济宁致力推进文化“两创” 加快建设全球儒学高地
山东省政府11月1日召开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宁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孔孟之乡济宁争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球儒学高地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近些年,文化两创结出丰硕成果。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在发布会上表示,该市在山东率先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高标准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
作者:李明芮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1-03河北保定:深度整合文旅资源 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服务
2021年,河北保定积极有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卡年度任务目标7000张,文化惠民券年度任务目标26万张。截止目前,全市共计发放文化惠民卡4.7万余张,文化惠民券89万余张,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为做好文化惠民卡发放工作,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办方,成立保定智游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文化惠民卡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保定市旅发大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联合河北梆子剧团、河北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1-11-03贵州三都:非遗技艺助搬迁群众奔小康
11月2日拍摄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无人机照片)。 11月2日,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一家马尾绣手工坊,水族手工艺人在挑选马尾毛。 11月2日,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一家马尾绣手工坊,水族手工艺人在制作马尾绣。 11月2日,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扶贫车间,
作者:杨楹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1-03江西:红色文化赓续血脉 红色旅游留住记忆
万山红遍,重上井冈。井冈山上,游人如织。 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曾经书写了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如今的江西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片土地红得格外耀眼。 资源 深秋的井冈山,层林尽染。五百里井冈,众多革命旧址遗迹散落其间。 不仅是井冈山,江西拥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点缀于秀美山水之间,如同一个
编辑:江西日报日期:2021-11-0285后绣娘用新载体传承非遗“黄梅挑花”
单面走针为挑,起针落针都在一处在湖北黄梅五祖镇花山村的巾帼微工坊里,洪利正在指导新学徒在绣绷上飞针走线,穿针、勾挑,不一会儿,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她手中就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 85后女大学生洪利创立的巾帼微工坊里,墙上挂着《春华秋实》《四凤朝阳》等一幅幅黄梅挑花佳作,目前培训出的100余名本土绣娘正为黄梅挑花勾勒新生。 黄梅挑花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作者:李雄风 雷宇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1-11-02“人民艺术家”|秦怡:一生为银幕 塑造好角色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来自上影演员剧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获得了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她,就是秦怡(见上图,影像中国)。 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热爱文学和电影。抗战爆发后,16岁的秦怡为奔赴抗战前线而离开家庭,辗转来到重庆。秦怡在当时的著名导演史东山和应云卫的鼓励下,进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实习演员,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而对于为什么要从事文艺工
作者:刘 阳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11-02淄博博山区孝文化+养老 让服务更周到
周奶奶吃饭了吗?我们过两天去看您啊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马仕玲正在通过孝能通与居家老人周奶奶视频通话。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淄博市博山区60岁以上人口达12.99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9.2%,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省市。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博山区通过构建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养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据了解,
日期:2021-11-01体验非遗技艺 品味传统文化
10月29日,体验者在学习古籍修复。 10月29日,体验者在学习碑刻传拓技艺。 10月29日,体验者在学习碑刻传拓技艺。 当日,由上海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与万代南梦宫(中国)联合主办的古韵今辉,乐创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项目系列公益活动,在苏州第二图书馆举行,参加活动的体验者在古籍文献修复师指导下,学习古籍修复和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两项非遗技艺,品味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陈飞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1-01广西灵川:非遗小团扇 创意天地宽
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硕夫在题写扇面(10月29日摄)。 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硕夫在制作团扇(10月29日摄)。 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硕夫在展示一款团扇文化创意产品(10月29日摄)。 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可人在编扇骨(10月29日摄)。 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
作者:陆波岸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1-01新地名折射时代变迁 留住历史记忆和乡愁
江苏省扬州市今年又诞生了131个新地名,其中80个为路名,51个为住宅区和建筑物名称。二畔铺路、安墩巷、东银路、褚坝路一批历史地名在新时代复活,新地名既折射了历史变迁,也留住了人们的记忆和乡愁。 历史地名复活 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安墩巷是历史上曾经热闹的商业街区。沿着瘦西湖南去的护城河流至荷花池,直到古运河。大雨时节常有洪水倒灌,因此历史上在此筑坝堆高墩挡水,意为安安稳稳,所以叫安墩。这个地名有一
作者:民小爱编辑:中国社会报日期:2021-11-01“魅力冰雪”影像展聚焦冬奥文化
北京国际摄影周主题展《魅力冰雪:北京2022冬奥文化影像专题展》10月27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展,三大板块主题鲜明、精彩纷呈。 《奥运摄影师的1896来自奥林匹克故乡希腊的祝福》板块展出了20余幅珍贵图片,都来自摄影师阿尔伯特梅耶。他当时作为官方摄影师随代表团前往雅典拍摄奥运会并将图片制作成纪念册。人们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当双杠比赛正式开始前,十几个杠子一字排开,运动员们同时上杠热身,与现代奥运会的热身
作者:李洋 方非编辑:北京日报日期:2021-10-29河南淮阳:创新传承非遗技艺 小泥塑 大产业
挖泥、捶泥、和泥、捏塑、扎孔、晾晒、过黑、点画十来道工序,哪样也不马虎,一团泥巴在邵波手中,被变戏法似的捏塑成活灵活现的泥泥狗作品。 泥泥狗是河南周口淮阳区一种泥塑的总称,作品以黑色为底色,周身饰以五彩纹饰,其造型古朴、粗犷,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6岁的邵波是淮阳区城关镇人,现任淮阳区泥泥狗协会主席。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同时,以邵波为代表的新一代手艺人,还想方设法对泥泥狗艺术进行创
作者:龚金星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1-10-29人称拇指作家,她按坏13部手机写出百万字作品
谈起自己过往经历时,这个来自西海固的敦厚农妇有些心潮起伏,她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更没想到有一天会从黄土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成为作家之前,马慧娟是地地道道的西北农民。初中辍学后,犁地、播种、收麦样样都做,她以为自己会和黑眼湾其他女人一样,在日复一日的劳碌里失去名字 黑眼湾的天空 站在大咀山的山梁上看,黑眼湾的天空现在属于一只鹰。多年后,马慧娟在书中如此描述早已无人居住的故乡。这在她充满生活感的作品
作者:李骏编辑:中新社微信公号日期:2021-10-29《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全面详析乡村振兴
《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 东方出版社供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何全面科学深入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乡村振兴的使命与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乡村振兴不能走西方的城市化之路?为什么说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著名乡村文明研究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近日推出《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全面解析了上述问题。 《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
作者:高凯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0-28一人带出6000人 “雁门绣娘”飞针走线绣出非遗“致富花”
高凤兰将学到的苏绣精华与地方传统刺绣融合,形成雁绣。 组织下岗职工、农村妇女、社会无业女青年学习雁绣技艺,10余年间共培训省内外学员6000余人。27日,71岁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县雁绣传承人高凤兰说,培训基地雁绣坊免费帮学员代销绣品,学员们在学习、传承刺绣技艺的同时,走上了创业致富新路。 代县雁绣以雁门关地区民间传统手工真丝刺绣为基础,吸收了苏绣艺术精华,融书法、绘画、刺绣艺术为一体
作者:杨静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0-28《桑田日暖》新书发布:每一个村庄都值得铭记
被认为写出了农村的灵魂的乡村题材长篇小说《桑田日暖》日前出版,作者王棵在书中用精妙的语言编织出了一幅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的生动图景。 日前该书举行线上新书发布会,著名作家张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以及本书作者王棵与各界读者分享了《桑田日暖》的阅读感受,并就每一个村庄都值得铭记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桑田日暖》是中国当代作家王棵所著的长篇小说。作者于其中行文如穿针
作者:高凯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0-27行至姑苏城 尽享江南美——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举办
环古城河两岸,流光溢彩,尽显水韵江南风雅;金鸡湖畔,苏艺大剧院内,交响组歌气势磅礴,奏响《大运河》动人乐章。 日前,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拉开大幕,6个板块19项重点活动次第展开。与此同时,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举行。这个金秋,一场融合了大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盛宴在苏州这座古城举行。 感受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9月22日晚,一场独具千年姑苏江南风韵的行运夜姑苏活动,让来自上
作者:王伟健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10-27甘肃庆阳:千年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做成大产业
刘兰芳指导当地妇女制作香包。受访者供图 张煜琛设计的香包产品。受访者供图 香包,是甘肃庆阳一带盛产的一种民俗物品,是按照图纸在丝绸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并填充上丝棉、香料等缝制成不同的造型,佩戴在身上或者挂在家中,有祛灾辟邪保平安之意。 2006年,庆阳香包因其造型立体、色彩明丽、寓意吉祥,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给很多庆阳农村妇女带来了新的机遇。 除了端午节佩戴,香包
作者:马富春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1-10-27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圆满闭幕 《电子烟灰》《公主与殉情》共摘青年竞演大奖
10月24日晚,随着第八届乌镇戏剧节闭幕式于北栅丝厂夜游神音乐现场举行,为期10天的戏剧盛宴圆满划上了句号。 闭幕式上,最令人瞩目的是青年竞演的颁奖。 第八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以树、面包、过去 三个元素进行命题创作。571个作品横跨13个省市,覆盖18个城市,最终有18组作品成功入围,获得在蚌湾剧场竞演的机会。从10月16日开始,本届青年竞演剧目正式开始激烈角逐,经过 3轮公演,《一切从海浪开始》
作者:殷泓 李宜蒙编辑:光明日报客户端日期:2021-10-263万件藏品装进36节老火车里——老火车复活 一天跨越60年
前不久,一段铁路迷在老火车城欢庆的视频走红网络,47台老火车头带车,车成馆,馆成列,列成行,行成街,组成了一座让人惊叹的老火车乐园,瞬间把人们带进上个世纪老蒸汽机车的工业场景里。 在这里,老火车不仅变活了,在铁轨上喷着白雾跑起来,还变身成一列列展馆,肚子里装着满当当珍贵难觅的铁路老物件,人们车头车厢爬上爬下,乐此不疲。不少网友直呼过瘾,见到了铁路收藏的天花板。 中国收藏家协会铁路文化收藏委员会秘书
作者:李喆编辑:北京青年报日期:2021-10-26
